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

別跟山過不去

7/2016

電影「別跟山過不去  A walk in the woods 」
老牌影星勞勃瑞福主演一位旅遊作家,在經歷生活只剩「病痛和喪禮」後,決意為一成不變的生活找出口, 於是夥同友伴挑戰美國著名的阿帕拉契山徑,兩個加起來超過100歲的歐里桑不願向年齡低頭,歷經三個月徒步長達3500公里的健行山徑。



今天則是兩個加起來超過100歲的歐里桑和歐巴桑,跟阿爾卑斯1674米的 Hochfelln 山峰過不去。說來慚愧,這個不足2000米高的小山頭,比起*阿爾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的群山,真是小巫見大巫。更心虛的是三小時上山路是投機從半山腰起步,下山則因懼高症作祟,樂的借助纜車長驅直下不亦快哉!


*
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。東西綿延1200公里,分佈在法國、義大利、瑞士、德國、奧地利及斯洛文尼亞等國家。阿爾卑斯山平均海拔約3000米,一共有82座超過4000米的山峰。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米。 歐洲著名的萊茵河、多瑙河都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。山勢壯觀,森林茂密,溪水清澈,風景秀麗無比。

Hochfelln  視野無限壯闊,山嵐水湄盡收眼底

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rgG5L6HOkM&feature=youtu.be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

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

       5/2016  

    一千多年的滄桑歷史、一千多年的信徒叩拜、一千多年的患難悲痛、一千多年的朝代更迭...



            曾經這是虔誠基督徒的精神寄託,又曾經這是伊斯蘭教徒誦經膜拜之地,又曾幾何時,取而代之的是,來自世界各地川流不息的遊客,靜靜的,悄悄的一步步踏著前人留下深深的印痕....見證千年歷史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光可鑒人,磨的發亮的石板地,觸動了我內心最深的感動。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



 聖索菲亞博物館 歷史

聖索菲亞(希:Ἁγία Σοφία,土:Ayasofya)意思是"神的智慧",一千多年來依序為伊斯坦堡重要的

教堂-清真寺-博物館。
聖索菲亞在西元 562 年(東羅馬帝國的查世丁尼一世Justinian I )落成,是當時最偉大的建築,也是最能展現希臘東正教的教堂,此教堂因其巨大華麗的圓弧頂聞名,是拜占庭式建築典範。

九百年之後,1453年土耳其鄂圖曼的蘇丹麥何密特(Sultan Mehmet II)佔領了伊斯坦堡,將其改建成聖索菲亞清真寺,外圍增加了四根伊斯蘭尖塔、將祭壇改為麥加朝拜龕、除掉基督神像、用石灰塗掉馬賽克鑲嵌畫,改畫上星月、並掛上巨大的伊斯蘭圓盤
伊斯坦堡在十五,六世紀是一個時尚國際化大都會。在君主開明的統治下,伊斯蘭教,猶太教和基督教並存,四方土耳其人,猶太人,希臘人...不分種族和平相處。
將近五百年之後,1932 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,將聖索菲亞改成兩大宗教兼容並蓄的博物館,讓被石灰塗抹的馬賽克鑲嵌畫重見天日,自此阿拉和聖母和平的存在在索菲亞。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優雅的伊斯蘭書法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整片大理石門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被石灰塗抹的馬賽克重見天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