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2016
一千多年的滄桑歷史、一千多年的信徒叩拜、一千多年的患難悲痛、一千多年的朝代更迭...
曾經這是虔誠基督徒的精神寄託,又曾經這是伊斯蘭教徒誦經膜拜之地,又曾幾何時,取而代之的是,來自世界各地川流不息的遊客,靜靜的,悄悄的一步步踏著前人留下深深的印痕....見證千年歷史。
這光可鑒人,磨的發亮的石板地,觸動了我內心最深的感動。
聖索菲亞(希:Ἁγία Σοφία,土:Ayasofya)意思是"神的智慧",一千多年來依序為伊斯坦堡重要的
教堂-清真寺-博物館。
聖索菲亞在西元 562 年(東羅馬帝國的查世丁尼一世Justinian I )落成,是當時最偉大的建築,也是最能展現希臘東正教的教堂,此教堂因其巨大華麗的圓弧頂聞名,是拜占庭式建築典範。
九百年之後,1453年土耳其鄂圖曼的蘇丹麥何密特(Sultan Mehmet II)佔領了伊斯坦堡,將其改建成聖索菲亞清真寺,外圍增加了四根伊斯蘭尖塔、將祭壇改為麥加朝拜龕、除掉基督神像、用石灰塗掉馬賽克鑲嵌畫,改畫上星月、並掛上巨大的伊斯蘭圓盤。
伊斯坦堡在十五,六世紀是一個時尚國際化大都會。在君主開明的統治下,伊斯蘭教,猶太教和基督教並存,四方土耳其人,猶太人,希臘人...不分種族和平相處。
將近五百年之後,1932 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,將聖索菲亞改成兩大宗教兼容並蓄的博物館,讓被石灰塗抹的馬賽克鑲嵌畫重見天日,自此阿拉和聖母和平的存在在索菲亞。
被石灰塗抹的馬賽克重見天日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